【青藏高原雪、冰和环境数据集专题】出版时间:2017年8月26日 第2卷,第2期 24958 2275
周玉科,高琪
关键词:
青藏高原;极端气候指数;气候变化;气象站点
doi:10.11922/csdata.0.2017.0143
摘要:青藏高原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其气候变化及发展趋势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极端气候事件分析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99个气象观测站1960~2012年的日值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日降水),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利用R语言中的RClimDex包计算得到每年典型的15项极端气温指数和8项极端降水指数,其中包括10项绝对值指数和13项阈值指数(百分比和...
【青藏高原雪、冰和环境数据集专题】出版时间:2017年9月25日 第2卷,第2期 24701 216
邱玉宝,王星星,韩璐璐,等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覆盖度;MODIS;云覆盖
doi:10.11922/csdata.170.2017.0146
摘要:高亚洲是以青藏高原为主要区域的亚洲高海拔地区,是中低纬度高山积雪的重要分布区,其积雪的动态变化对水和能量平衡及区域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季节性积雪具有赋存时间短、雪层较薄的特点,在对水循环等问题的理解中,迫切需要日时间尺度的积雪覆盖度动态监测数据。本数据集基于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MODIS归一化积雪指数数据,结合地形和多种云覆盖下积雪覆盖度估算算法的优势,实现云覆盖条件下的...
【发刊词】出版时间:2016年6月1日 第1卷,第1期 23394 163
郭华东
doi:10.11922/csdata.0.2016.0014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专题】出版时间:2017年9月19日 第2卷,第3期 23346 170
唐利琴,刘慧,胡波,等
关键词:
中国;光合有效辐射;混合模型;重构;晴空指数
doi:10.11922/csdata.170.2017.0135
摘要:光合有效辐射是生态学、农学以及气候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因子。它是揭示相关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基本生理变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气候资源,它在光合作用潜力、潜在的产量和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土壤碳的固定模拟研究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创建本数据集时,首先根据“混合模型”,利用中国气象局常规观测数据模拟得到地面总辐射历史数据,然后由晴空指数(K
【青藏高原雪、冰和环境数据集专题】出版时间:2017年9月27日 第2卷,第2期 22830 196
张丽,王翠珍,杨昊翔,等
关键词:
青藏高原;植被;物候;地表覆盖种类;草地生物量
doi:10.11922/csdata.170.2017.0132
摘要: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大,因此成为了研究高山植被空间分布和物候变化的热点区域。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为主要数据源,辅以Landsat数据、气象数据、野外实测数据等补充数据,得到了高原植被物候数据集、地表覆盖种类图与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生物量数据集。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如下:①基于由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计算得到的NDVI时间序列,结合非对称高斯函数,利用阈值法提取物候参数,得到...
【其他数据论文】出版时间:2017年9月5日 第2卷,第3期 22442 767
尹春梅,施建平,潘恺,等
关键词:
广西土壤;土种志;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调查
doi:10.11922/csdata.170.2017.0133
摘要:本数据集来源于1990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土种志》,它汇编了广西87个县市主要土种的分布、面积、主要性状、典型剖面、生产性能及理化分析数据,是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系列成果之一。在进行系列标准规范化工作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包括地点与土壤类型分布关系和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的分类关系的E-R数据模型,形成了具有15个土类、28个亚类、276个土种、269个典型剖面的930个发生层及物理化学性...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专题】出版时间:2017年3月29日 第2卷,第1期 22328 197
王军邦,王居午,叶辉,等
关键词:
气温;降水;插值;1 km网格;中国
doi:10.11922/csdata.170.2016.0112
摘要: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与之空间分辨率相匹配的气象数据,成为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及变化驱动力分析的重要数据,也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的关键资料。为了得到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陆表产品时空分辨率相一致的气象空间数据,从而能够为估算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提供气象输入数据,统一格式的时间尺...
【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集专题】出版时间:2018年2月26日 第3卷,第1期 20965 69
贾佳,高克勤
关键词:
河北省;髫髻山组;晚侏罗世;蝾螈亚目;干沟青龙螈;μCT扫描;骨骼化石
doi:10.11922/csdata.2017.0004.zh
摘要:古生物学研究正进入数字化时代。与传统的对化石的机械修理和连续切片技术相比,X光射线高精度断层扫描技术(high-resolution X-ray tomography或μCT)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无损探测等优势迅速获得了古生物研究人员的青睐。干沟青龙螈(Qinglongtritongangouensis ...
【其他数据论文】出版时间:2016年4月30日 第1卷,第1期 20215 278
邱玉宝,郭华东,除多,等
关键词:
青藏高原;MODIS;逐日无云积雪面积数据集
doi:10.11922/csdata.170.2016.0003
摘要:青藏高原积雪对于能量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反馈和调节作用,其消融过程也直接影响着融雪性河流流量的变化,积雪的存在以及长时间变化等也是区域气候、生态和灾害的影响和响应敏感因素之一。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积雪遥感动态监测。青藏高原地区积雪的赋存变化较快,高原周边高山区具有冰雪资源丰富,大气对流活跃等特点,而光学遥感往往受云的影响,在日时间尺度上积雪覆盖监...
【其他数据论文】出版时间:2017年12月22日 第2卷,第3期 18734 99
赵秀宽,吴宝元,宁百齐
关键词:
北京十三陵;地磁场;磁偏角;分钟值
doi:10.11922/csdata.170.2016.0074
摘要:北京十三陵台站(Beijing Ming Tombs station,BMT)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德胜口村东北约600米处,隶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空间环境探测实验室,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实现数字化并率先进入国际地磁台网(INTERMAGNET)的观测站。本数据集包含1991~2001年经过预处理后的北京十三陵台站的地磁观测数据,数据内容由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